摘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国家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具体实践,通过审计推动领导干部切实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有助于XX区积极贯彻并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促进自然资源资产节约集约利用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使得生态文明建设和五位一体发展有了可量化标尺和可参考的模板。本研究以XX市XX区A街道和B街道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实践为例,利用遥感影像和3S地理信息技术,检查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街道生态文明建设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生态管护工作成效、遵守法律法规、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整合治理情况。查找生态环境发生破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降低及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履行不到位等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隐患,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促使被审计单位不断完善相关制度,督促被审计单位积极落实整改。同时根据审计结果,对领导干部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督促领导干部更好地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推动XX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大进步。
关键词: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文明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中提出的改革事项,是新时代赋予审计机关的新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措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正是从审计的角度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万婷,2023)。浙江省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模范生”,积极响应生态建设号召,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审计纳入改革任务。2019年2月,由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浙江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施办法(试行)》(浙委办发[2019]13号),为全面推开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提供了根本遵循。2022年浙江省美丽浙江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2022年美丽浙江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行动计划)工作要点,将各地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开展情况作为重要内容进行督查考核,明确由省审计厅负责对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措施、重大规划、重大资金和项目、支撑保障等落实情况组织开展跟踪审计,并设置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审计、审计整改落实评价指标。
XX区是XX地理中心、是XX“V”字形产业带的战略拐点,区位条件优越,土地资源丰富,是XX市三大平原耕作区之一;水域面积广阔,河道众多,水资源丰富;同时,XX区产业链集聚,如何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保护自然资源,平衡环境与经济、实现美丽城镇建设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研究以2018—2020年XX区A街道和B街道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为案例,结合遥感影像和3S地理信息技术,实现短时间内对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内容的全面覆盖,对所有疑点数据进行都进行定位,结合疑点数据情况,确定重点生态环境问题并进行现场考察,采用无人机航拍的形式,对重点问题进行实地确认,通过线上与线下的结合,有效解决在审计过程中疑点图斑隐蔽性高、定位不准以及取证难等问题。体现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随技术进步而提升的科学化发展趋势,在提高审计效率与审计质量的同时,也使得审计成果得以深化,更好地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资源环境审计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地方政府盲目地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发展模式,纠正唯GDP论英雄政绩的偏向,但不同环保行为的作用存在效果与效率的差异,要重点关注地方政府的环保真作为。自然资源审计作为独立的监督工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政府行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国的环境审计起步较晚、发展较快,在审计的技术手段方面,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引发了审计模式的变革。学者们分别从宏观上提出大数据审计平台构建的一般思路,从微观上研究大数据审计技术方法的应用路径,探索大数据技术在部分业务中的具体应用(潘琰等,2019)。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应用实践中,已经开始了较为广泛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如地理信息系统、可视化处理技术等,但理论研究仍然匮乏,没有形成系统的、与主流大数据和前沿地理信息技术相融合的审计模式与审计方法。综上所述,在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强审”的理念背景下,积极探索地理信息技术与审计业务有效融合的实践路径,不仅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XX市XX区于XX年正式设立,是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重要组成部分。XX区共有10个街道,A街道地处XX市东北部,紧邻出海口,是国家级高新区所在地,土地行政区域面积约40平方公里,下辖2村1社区,是XX区内管辖面积最大的街道;B街道历史悠久,位于XX江的南岸,处于XX区的核心板块,是XX区委区政府所在地,街道行政区划面积约80平方公里,下辖20个村,4个社区,是XX精神的发祥地,XX文化的保护地以及XX文化的交汇地。
将地理信息大数据充分运用到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各个环节,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审计过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能够有效地从空间跨度与时间跨度上对被审计区域进行分析,对疑点数据进行历史演变分析,有效且合理地划分任职期内的责任范围,对工作内容进行溯源,也为后续的现场审计工作提供相对准确地参考。但是,由于地理信息大数据各项指标规定存在差异,数据所涉及单位、年限的不同往往会导致数据坐标不统一、数据制图精度不一致、涉及年限范围有差异等各类问题,因此在开展审计工作之前,还需要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归类与校正处理。一是应对各种来源的数据进行坐标转换至我国当前最新的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确保在数据叠加分析前实现标准统一。二是准确界定审计所需要的地理信息数据时间。案例审计时间为2018—2020年,由于区划调整,从而增加了数据获取难度,因此在数据获取之初,需根据具体项目涉及的范围及时间,选取和提取合适时间和范围的地理数据进行目视判读及矢量图层叠加分析,确保分析结果的精确度和可靠性。三是根据审计目的分别提取特征数据,按照可视化要求进行数据归类,导入或者关联至Arc GIS数据库,用于后续分析。本项目涉及的主要数据清单见表1。
表1 数据清单示例
部门 | 数据名称 | 数据格式 |
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 | 2018-2020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 | 矢量数据 |
2018-2020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影像 | 栅格数据 | |
国土三调成果 | 矢量数据和影像 | |
基本农田分布数据 | 矢量数据 | |
土地整治项目数据 | 矢量数据、电子数据 | |
农转用数据 | 矢量数据 | |
生态环境保护部门 | 环境统计数据 | 电子数据 |
大气质量监测数据 | 电子数据 | |
断面水质监测数据 | 电子数据 | |
生态保护红线 | 文本及矢量数据 | |
街道重点企业清单 | 电子数据 | |
水功能水环境功能区区划 | 文本数据 | |
大江东区域水土保持总体方案 | 文本数据 | |
土壤污染监测数据 | 电子数据及文本 | |
农林部门 | 粮食生产功能区数据 | 矢量数据及文本 |
本研究采用的主要数据是A街道和B街道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库,从中获取2期(2018和2020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参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17)及相关的文献资料与研究需求,将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重新整理后分为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城市与村庄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和其他用地8类,以期较为全面准确地反映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总体特征及区域发展变化情况。(备注:城市与村庄用地包含了住宅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商业服务用地、工业用地等人类活动相关的建设用地;其他用地主要为设施农用地和裸地。)
(1)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对土地资源资产审计中搜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是发现疑点图斑及问题线索的重要途径,土地资源资产审计中常用的空间分析主要为叠加分析、再分类和数字地面模型分析(黄丽琴,2023)。为了更好的反映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本研究采用叠加分析法对研究区2018—2020年期间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情况开展定量分析。是指在同一空间参考系统下,通过对两个数据进行的一系列集合运算,产生新数据的过程。
本研究中,以2020年遥感影像、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为基准,通过叠加多个专题数据,如永久基本农田、粮食功能区数据等,筛选出研究区内疑点数据,初步了解区域范围内各类用地的变化情况。
(2)生态环境变化分析
XX区近年来推进“五水共治”,生态面貌与水环境质量不断提升,根据浙江省水资源条例等生态环境保护中相关法律法规,利用各类水质监测数据,核查历年重点控制断面、饮用水源地、农村饮用水等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情况,重点关注辖区水环境质量变化、农业灌溉用水情况、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等审计内容,监督水资源资产管理和水环境保护目标的保护和落实情况,使水质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在大气环境审计中,重点关注空气质量指标变化、大气专项治理和大气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等情况,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试行)》(HJ664-2013)以及《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 194-2017)等文件,结合研究区常年主导风向及污染源分布特征,在居民集中区域及污染源的上、下风向分别设置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同时,为了更好地反映研究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试行)》(HJ664-2013),确定本次监测因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PM10、PM2.5、总悬浮颗粒物及氮氧化物。
在土壤环境审计中,重点围绕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政策措施落实、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及目标任务完成等方面开展审计工作,结合研究区基本农田分布情况、重点企业分布情况等,选取了两块重点地块进行土壤断面采样分析。
(3)时空影像校验分析
为了缓解审计工作人员“事多人少”矛盾,利用3S技术实现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工作的精准高效,提高审计的效率,纵深自然资源的数量和效益表达,利用人工审核进一步优化审计工作的精准度,减少误差疑点。通过现代技术手段与传统人力审计模式的有机结合,对自然资源资产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服务价值贬损至警戒线时进行及时准确的预警,从而督促相关部门尽快根据贬损等级实行差异化管理,符合国家对自然资源管理的相关决策部署和现实需求。
根据需要将可疑图斑的矢量图层文件合并,转换为.KML格式,导入外业核查系统软件中进行现场核查。利用奥维地图、户外助手等为此次审计提供精准导航与定位,并进行现场拍照记录、面积测量以及相应文字描述作为取证资料(袁涛,2020)。
快速的城市化发展会影响城市的土地利用结构,基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17)分类结果,对研究区2018—2020年土地利用结构情况进行分析,数据显示A街道耕地面积减少了6150.93公顷,其余用地类型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增长了4514.24公顷,主要增加类型为坑塘水面、林地增加了743.61公顷、园地增加了388.71公顷、交通运输用地增加了371.39公顷。
图1 A街道2018—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单位:公顷)
B街道耕地面积减少758.20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减少102.53公顷、城市与村庄用地减少152.33公顷、林地增加372.07公顷、交通运输用地增加351.93公顷,其余用地均有小幅度增加。
图2 B街道2018—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单位:公顷)
水既是最重要的经济资源,也是生态环境最活跃的控制性要素,根据数据统计,2018年至2020年研究区仍存在一定比例的劣Ⅴ类水体,B街道其中氨氮超标204次,总磷超标385次,高锰酸盐超标16次;A街道氨氮超标42次,总磷超标127次,高锰酸盐超标9次。
根据研究地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显示,X路与Y路交汇处所检测的总悬浮颗粒物未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二级浓度限值要求;A街道某路段与沿河支路交汇处所检测的总悬浮颗粒物未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二级浓度限值要求。表明研究区蓝天保卫战有关任务未彻底完成,大气质量有待提升。
土壤采样结果表明,A街道XX厂(十八分厂)所取土样镉的检测值0.64mg/kg高于《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中镉的风险筛选值0.3mg/kg,低于中镉的风险管制值3.0mg/kg。说明土壤质量安全存在一定污染、人居环境存在一定风险。
尽管目前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得到普遍认同,但仍未转化为各利益相关方的自觉行动,地方政府及其组成部门经常面临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两难选择,在生态文明体制建设方面推进力度不够(郭旭,2017),一定程度加速近年来城市河流污染、雾霾严重、土地沙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和环境承载力下降等问题的日益突出(张夏恒2021)。
准确的自然资源数据是审计工作得以进行的基础,但由于复杂的地理环境、部门交叉管理、缺乏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等原因,目前仍有数据获取难以及滞后性等问题(王新奎,2020)。如本案例中,XX区数据库信息分散、不完全、不准确,各地区、部门难以掌握本地区自然资源的数据信息,是此次审计工作存在的普遍问题。
此外,自然资源具有一定特殊性,如XX区河流众多,各街道之间相互流通,导致责任界定难度很大,存在产权归属不清晰、管理和使用权分离等问题(李杨等,2022)。
自然资源资产种类多、分布广,各种类型资源涉及的政策及专业知识复杂多样,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政策领悟能力、跨专业领域能力(土地,森林测绘,水文勘测,海洋勘测,换场勘察、水质检测、统计,经济,计算机,大数据分析等)。尽管审计机关不断提高机关人员的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提高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视力度,但是现阶段而言,审计机关的人才短缺和技术水平不够精湛的现状还是很难在短时间内进行解决(辛玉言,2021)。
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大部分为环境污染、程序不合规等问题,其管理职能主要在环保、水利、国土等相关主管部门,问题的形成多是时间久远或特定情况下造成的,短期内整改到位难度较大,且仅凭区县一级难以独立解决。
(1)国家资源战略的实施情况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重点领域包括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和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这些领域均与人民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紧密相关。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已建立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实施意见,指出以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资源环境约束性指标完成情况和有关考核评价结果、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综合治理情况等作为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主要措施,分析各地政府在大力发展本地经济的同时是否忽略了环境建设,客观评价领导干部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促进自然资源资产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推动领导干部切实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揭示和反映资源环境领域的“短板”问题、风险隐患以及背后的体制机制问题,推动自然资源管理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保护。
(2)自然资源资产数据的收集
收集数据是审计工作的基础,结合本案例实际情况,在收集数据时需要充分考量历史情况,利用数据处理手段,明确审计时间和范围,此外本案例生态环境的审计包含生态环境的保护情况,涉及多方面的环境监测指标,需要专业的环境监测技术,并且监测成本较高,因此,需要把握研究区发展全局,进行总体分析,如根据企业点位、气象要素、地理信息数据等综合信息,筛选重点区域进行突破,核实疑点,从而节省资源,实现高效审计。
(3) 注重“点”“面”结合
紧扣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六大审计内容,立足A街道和B街道的自然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特点,从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和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地、实施情况等方面出发,充分借助遥感地理信息技术的优势,结合环境监测专业技术,利用多部门大数据筛选分析、遥感影像跟踪对比、3S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及审计人员实地勘查等方式方法,将大数据分析查找疑点和现场核查同步开展,着眼领导干部承担责任认真履行方面重点实施审计,从不同维度来揭示审计所发现的问题,不仅要查清问题事实,还要理清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以及会带来哪些后果。
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石,推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是增加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投资的透明度的有效途径,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在新时代下,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上探索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与地理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科技与社会资源,探索形成一条审计助力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模式,积极发挥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在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中的监督作用,深入挖掘科技强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动力作用,全方位提高审计工作成效。
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总体目标是促进低碳政策、低碳技术的合理、有效应用,保障低碳经济健康发展,减缓气候变化,缓解温室效应,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坚持审计理念、思路和方法的创新,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面对多变的现实环境主动开创审计工作的新局面,健全和完善审计信息化的短板和弱项,提高审计成果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要坚持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各项问题的系统性,提高审计内容全覆盖的质量和水平,构造地理信息大数据审计的整体优势,同时聚焦突出问题,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痛点难点堵点,精准施策,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此同时,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制度下,XX区审计部门将继续扎实推进资源环境审计高质量发展,助力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美丽中国建设等目标。具体而言,要加强对各类自然资源资产的核算及评估工作,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为管理者或决策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相关技术支撑部门要强化业务人员的大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创新审计人力资源的开发,注重新兴技术和学科专业知识的培训,全面提升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素养,打造现代化的知识复合型审计队伍。
总体上,XX区在贯彻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开展美丽城镇创建中取得一定成效。但应注重各项生态环保任务的持续性和高效性,在产城融合的发展中始终牢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合理界定生态、农业、城镇空间,立足XX区的自然资源禀赋和产业集群优势,在高水平城镇化建设中充分利用生态赋能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之城,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监督和动力作用下,不断践行绿色高质量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万婷.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J].审计观察,2023(02):25-31.
[2]屈洲凡,吕嘉琦.大数据背景下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路径研究[J]
[3]黄丽琴.3S技术在土地资源资产审计中的应用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3(05):33-35.
[4]袁涛.“3S”技术在资源环境审计中的运用[J].中国内部审计,2020(10):74-78.
[5]张夏恒,汪馨玥.自然资源审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研究[J].工信财经科技,2021(05):97-105.
[6]李杨,陈耀辉.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J].
[7]郭旭.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综述[J].审计研究,2017(02):25-30.
[8]辛玉言.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面临的困难及对策探析[J].商讯,2021(26):178-180.
[9] 蔡春,毕铭悦.关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理论思考[J]. 审计研究,2014(05).
[10] 李月娥,张佗,李佩文. 生态安全总目标下领导干部矿产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以湖北省EZ市为例[J]. 环境保护, 2018,46(14): 24-30.
[11] 潘琰,朱灵子.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大数据审计模式探析[J]. 审计研究, 2019(6): 37-43,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