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审计 > 绩效审计

浅析财政资金绩效审计

发布日期: 2023- 06- 19 15: 19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杭州市审计局

陈润

财政资金绩效审计是审计机关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现代财政制度建立的有效路径。近年来,笔者在审计实践中发现,各地市在财政绩效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因起步较晚、经验不足等原因,财政绩效管理仍存在许多的问题。

一、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常见的问题

一是资金前期规划水平有待提高。由于对应用项目库的重视不足,部分职能部门项目库形同虚设,有的项目库只是一个excel表格,入库项目前期调研不充分,导致部分项目带有明显的主观性。项目库建设利用不充分,进一步导致部分职能部门提报资金分配方案滞后、人为调整分配方案的问题时有发生。

二是资金管理使用有短板。如资金项目前期论证不充分,有的仅停留在纸面数据,甚至是自己的想象中,缺乏实地考察调研,致使项目后期不断追加预算或资金长期闲置,资金无法发挥效益。此外,主管部门习惯于做“甩手掌柜”,资金拨付后,不对建设单位进行严格监管,致使建设过程中,项目进度、质量无法保证。

三是资金绩效评价流于形式。一方面财政部门绩效监督不到位,绩效监控流于形式、绩效管理深度不足,不能对评价结果不佳的项目进行预算压减,往往一评了之,使得绩效不佳的结论成了一纸空谈。另一方面,职能部门绩效准备工作不细化、不量化、不科学。评价指标多以“支持建设”、“促进转化”、“推动发展”等定性指标为主,有的绩效评价结论甚至只有“达标”或者“良好”两种评价。

二、导致财政资金绩效管理问题的原因

从审计结果看,导致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各部门重视程度不够,责任追究机制落实不到位。一方面虽然各级政府均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绩效管理的政策文件,但多集中于近两年,使得部门对绩效管理理解不到位,绩效管理多停留在形式上。另一方面,财政部门并没有将绩效评价结果充分运用,责任追究也没有落实到位,比如有的项目虽然绩效评价分数低,但在次年审批项目预算时资金不降反升,削弱了绩效监督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是绩效评价技术指标建设流于形式,绩效评价时间节点单一固化。事实上,在基层,绩效评价技术体系还远没有建立完善,所谓评价体系大多是未经过大量实践论证的定性指标,定量指标也大多是根据往年经验设定,缺乏提高资金使用质量的动因。此外,政府项目往往投入与回报存在一定的时间错位,在评价时间点选择上,不考虑实际的一刀切,结果往往很难反映项目长期、全面的绩效情况。

三是第三方机构发育不完善,评价质量存疑。从审计结果看,各部门单位,包括财政部门,在绩效评价过程中,往往借助社会机构,但与事务所经常性业务不同的是,政府项目绩效评价不仅需要具有专业性,其往往需要从背景、财力、社会效益多个方面进行性考量,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第三方机构一般关注面不够,使得绩效评价报告可读性不高,以此作为管理依据,缺乏说服力。

三、深化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对策建议

强化责任意识,落实主体责任,树立全过程的绩效管理观念,提高自身在财政绩效中参与度和责任感。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价指标,逐步丰富、规范绩效评价资金项目库和指标体系,提高相关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验证程度,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时间跨度对绩效评价的内容作出评判。

注重绩效评价与结果运用。财政部门应强化绩效评价结果与财政资金分配、项目动态调整之间的关系。对于评价不高、资金使用效益不好的部门,应该要求其进行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应在后续资金分配上重新予以考虑。

完善与第三方的合作机制。建立财政绩效评价专家库,专家应涵盖财务、工程等多方面,人员涉及高校、国企、社会机构等不同领域,同时对专家库中的专家滚动管理,不断吸引优秀专家加入。结合行政审批服务局线上中介服务超市,加强行政审批服务局对第三方机构评价质量的检查力度,及时对不符合要求的中介机构予以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