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陶瑾)近年来,拱墅区审计局积极推进审计数字化改革,主动适应数字化审计发展需要,探索信息新技术与审计工作的深度融合,不断强化大数据审计思维,大力推进科技强审建设,有效提升大数据环境下审计管理和业务能力。
一是抓系统应用。借力省审计厅“金审三期”业务系统,全力推进审计数字化改革工作,前期完成了“金审工程”三期项目主要业务系统建设部署,本地化、国产化电脑配置及改造工作。目前,已实现数字化管理应用系统上线运行,项目数字化流程应用系统覆盖率达到90%以上,审计专网联通率达到100%,使审计工作效能得到较大提升。同时积极推进审计跟踪系统迭代更新,开通部门街道、建设单位等工程项目的电子数据账套AO联网平台接口,实现全区在建工程项目跨场景应用。
二是抓项目实施。在项目实施中积极创新审计方式方法,以“数据分析+现场核查”的数字化审计模式,对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进行多部门、多领域的综合比对分析,提高审计发现问题能力和效率。开展全区数字化改革专项审计项目,对全区数字化转型资金使用、数据共享、信息化项目建设、运行等基本情况进行审计调查,抽查12家单位的政务信息系统,95个信息系统项目,筛选数据信息约5650条,涉及资金21711.71万元,发现问题28条次。提出审计方面建议得到区领导的批示肯定,信息专报被市审计局录用,相关做法在全市推广。
三是抓案例研究。加强数据采集、报送等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规范开展数据采集、数据使用和数据存储,做到数据安全措施全过程、无缝隙对接,确保审计数据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大数据审计分析应用,构建完善各行业(领域)大数据审计方法体系,积极探索以现场审计为主,向后台数据分析和现场审计并重的审计方式转变,区划调整以来,先后有《卫生院his系统大数据审计项目》获得省优秀案例、《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数据专项审计项目》等5个项目获得市级优秀案例。
下一步,区审计局将对标对表全省整体智治目标要求,以“重大审计问题清单”为依托,推动审计整改智能化。聚焦审计整改核心业务,运用好重大审计问题生成“蓄水池”、多跨协同“中控室”、举一反三“议事厅”、重大风险“公告栏”、综合分析“扫描仪”等应用子场景,探索审计整改全流程数字化闭环管理,力争为区域数字化改革提供审计保障。(拱墅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