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袁婧、李舒怡)2021年2月18日,浙江省数字化改革大会上,省委书记袁家军发出全省数字化改革动员令后,西湖区审计局根据省市审计机关的总体工作部署,围绕创建数字化改革示范区的总体目标,以“一三五七”为工作抓手,全面融入全省数字化改革工作,潜心挖掘创新性应用场景,精准谋划审计业务与数改精神的契合点,跑出西湖审计数改加速度,打造审计数字化改革“样板间”。该局“三审融合”智慧审计平台被列入杭州市审计局投资审计转型数字化改革试点项目,“三审融合”改革攻坚项目经验在省专题会议上作典型介绍;在省市县一体化审计整改系统“赛场赛马”评选中,该局在“查询汇总”“数据交互”“成果运用”等3个模块组获优胜,这也是全省唯一获奖的区县单位;《审计署工作通讯》对该局数字化改革成果做了报道,并对探索审计业务数字化管理、审计整改多跨协同的经验予以了肯定。
一、“一屏掌控”统领审计数改核心任务
全省数字化改革是政府一次重大的自我革新,通过把数字化、一体化、现代化贯穿到党的领导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各方面,进一步深化“数字浙江”建设,实现社会治理自动化。于审计而言,数字化改革也是提升审计监督效能的必要途径。一直以来,审计监督是无形的抓手,每年通过同级审、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调查审计呈现的,是阶段性、分散性的审计结果和整改情况,不全面、不典型、不即视。因此,西湖审计着重在审计整改领域实现数字化突破,以审计整改贯穿数字化改革任务始终,同时,西湖审计积极与上级审计机关保持对接,加入全省审计数字化改革攻坚组和杭州支持省审计厅开发建设攻坚小组,将上级审计机关关于数字化审计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充分融入局本级的改革任务之中,不断提升改革思路高度,扩充改革内容,更加契合审计整改的目标和需求。通过上下联动,最终实现一屏展现闭环整改一键查看整改进度、一屏掌控监督成效一图反映整改力度,一屏促进“三审”融合(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一赛赛出西湖风采。
二、“三审融合”打造数字服务基地
“三审融合”智慧审计平台以数字化改革为主线,以投资转型为导向,构建了智慧审计新模式,通过数字化精准监管,打造数字服务基地,促进三类审计融合发展,推动实现审计效能最大化。
一是归集高质量数据,实现“秒审”“秒查”“秒管”。“三审融合”智慧审计平台通过归集财政、住建、发改等部门数据,整合被审计单位、内审单位、协审单位基础数据,实现数据横向贯通,同时整合业务跟踪数据,实现纵向贯通,打破了投资项目基础信息分散自治的现状,推进数据的联通、共享。通过项目关联,达到各种数据“秒查”,为区委、区政府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决策提供有效依据;通过项目融合,进行项目整体分析、智慧审计,实现既全面又精准的“秒审”,为审计质量提供保障;通过项目互通,达到项目数据一次填报多次复用,实现项目过程“秒管”,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公共投资项目结算审核也全流程转入该平台办理,简化了对社会审计报告质量核查中资料交接等过程,节约了部门间审计资料交接所耗费的时间,报告复审初稿限时办结时间由原来的40个工作日缩短为18个工作日,同比压缩40%左右。
二是打造“一窗三库”,实现协商办事智能决策。“三融审计”平台从业务入手开放协商窗口实现线上服务,从技术入手建立整改问题库、指标库和成长库实现自动决策、自动抓取、自动预警。
协商窗口旨在为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审计单位三方提供线上联合协商的渠道,首创式为施工单位提供部分查看权限,为投资审计领域项目争议提供“线上办”“掌上办”的咨询渠道。成长库提供法律法规、案例信息、价格体系等专知识的互动共享,建立一站式精细化积分体系,根据用户专业资格信息、学习情况、往年项目审计情况按项赋分,并综合时间、空间、专业等方面做出人员的智慧选择,以此为审计项目匹配最优人员提供参考名单。整改问题库以问题自动归集为目标,实现自动从审计报告中提取审计发现问题,通过智能化问题分类形成分类汇总、趋势分析,为审计人员在开展类似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指标库归集各模块重点数据,实现以概预算预警、合同预警、变更预警、送审预警、审计有效性预警等为主的指标预警模式,运用精准分析达到一键生成疑点,从而进一步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
三是加强内部审计监管,实现问题整改全覆盖。“三审融合”智慧审计平台创新性的引入内部审计监督模块,实现内部审计“线上管”,内部监督“全覆盖”。依托智能办公功能,将计划填报、信息报送、统计调查、年度考核等内部审计管理工作“线下聊”变为“线上管”,有效提升管理效率和精准度。同时,为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项目合作搭建第三方平台,提供解决争议问题的线上协商渠道,并发挥国家审计第三方协助指导作用,从而加强对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计划外项目的问题发现、问题整改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监督监管,实现“不见面”“全流程”“全覆盖”的审计服务体系。
三、“五大模块”展现数字监督新风采
作为党政机关整体智治系统及数字政府系统的支撑平台,“智能化”的审计整改系统搭建迫在眉睫。7月,省审计厅启动省市县一体化审计整改系统的开发建设并发布“赛马”机制后,西湖审计立即响应省市号召,在前期智慧整改审计应用平台构想的基础上,申报了“数据交互”“查询汇总”“成果运用”“整改预警”4项既有模块和1项自主创新模块。
一是精益求精成果显著。该局成立了数字化改革小组,局领导、科室长和业务能手齐上阵,每周1-2次专题研究数改工作。大到整改系统业务流程、数据展现方式,小到数据传输通道、数据预警期限,经过讲解思路-提出质疑-修正模型这样一遍又一遍的推翻重建,一次又一次的严格推演,最终西湖审计提交的成果扎实可靠、流程严谨、布局合理,获得“赛马”评委组的一致认可。
二是重构流程创新模式。西湖审计的整改模块设计在流程上体现了全面、细致、严谨的特点。场景构建考虑全面,为政府单位和企业公司提供不同入口,既确保了数据传输畅通又做好了泄露防护;字段分析细致,伴随业务流程步骤将关键字段一丝不苟的一一罗列,并清晰表述唯一性、结构性和关联性;流程设计严谨,打破纸质整改一来一往的随意性,提出整改方案由整改落实单位、牵头整改单位和主责审计机关三方确认审核流程,提出整改时限按问题整改难度分立行立改类、分阶段整改类、久久为功类三种类型,提出同一问题按唯一索引号勾稽关联,破解因上级采用而反复填报整改情况且整改进度不透明的难题。
三是五色整改一目了然。整改完成一览图是审计监督实效的门面,整改响应时效反映了整改责任单位的决心和力度。西湖审计从领导视角、整改视角和结果运用角度出发,提出了整改情况五色图和综合评分预警两项创新展示。首先将审计问题已整改数量和未整改数量以柱状图展现,将整改中数量、整改预警数量、整改逾期数量以饼图展现,并将5项统计情况赋予不同颜色,通过色彩的对比突出问题整改的全面数据。其次创新整改力度体现方式,以问题响应及时性、整改完成率、整改完整度等方面来为整改责任单位进行综合评分,实行红、橙、黄三色灯预警整改力度欠缺的单位及项目。
四、“七张清单”指引线上监督规范化
根据“七张问题清单”应用工作总机制和重大审计问题清单工作机制的指引,考虑西湖实际,制定西湖分机制,因地制宜完善了问题发现机制和上报审核机制,并进一步拓展了应用场景。
一是完善制度机制,奠定整改数字化基础。 为了契合西湖监督理念,全力推动整改业务数字化,西湖审计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意见》《西湖区审计整改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西湖区审计整改工作督查细则》,并建立由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审计等部门联合参与的审计整改责任追究机制,明确督查模式,为整改数字化工作奠定制度基础。
二是细化准入标准,明确重大审计问题范围。在省审计厅提出的重大审计问题8类准入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对区级全量问题库的梳理归纳,基于具体典型、重大共性原则,将其中4条进行了细化。分别为:可能引起区域系统性风险的问题;政策跟踪审计中涉及民生领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领域的重大问题;本级区委、区政府、区人大要求审计关注的特定事项中发现的重大问题;本级审计机关在公共投资、提升城市能级、自然资源保护利用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标准细化后,第一批重大审计问题已成功上线“重大审计问题清单”蓄水池,并全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重大审计问题整改;西湖审计全量问题库已收集本年度审计问题153条,其中已整改144条,未整改9条,整改率达94.12%。
三是拓展场景功能,突出审计整改成效的直观性。一方面重大审计问题清单分机制入库问题通过“三条一圈”审计监督情况看板,以项目整改进度条形图、单位整改力度条形图和问题金额分类条形图反映审计监督实效,以年度整改情况饼状图动态展现问题整改比例。另一方面重大审计问题清单分机制拓展了综合分析场景、立体评价系统。其中在问题综合分析中新增问题单位分析,根据各被审计单位问题存量、新增、复发情况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在立体评价机制的整改时效项中增加了市区表扬或批评的加减分;对提升认识项按照整改措施具有操作性,责任落实到人、整改目标明确、整改时限合理四项分别给分。
五、西湖审计数字化改革展望。
一是促进深度融合,实现问题自动抓取。依托“三审融合”智慧审计平台上线运行后不断积累的基础信息,搭建重大审计问题自动抓取模型,促进自主创新应用与“七张清单”平台的深度融合,达到审计问题预分析、预研判、预警示的设想。
二是促进厚度融合,实现事项自动分析。进一步探索审计事项模型化分析功能,依托“三审融合”智慧审计平台积累庞大而丰富的投资领域相关数据,综合社会审计、内部审计和国家审计三方经验,逐渐形成适用、好用的审计思路模型。
三是促进广度融合,实现多跨协同审计。持续与省市平台、发改系统保持对接,促进“三审融合”智慧审计平台与相关应用的广度融合,为今后政策跟踪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等年度项目的实施提供审计线索、审计模型和数据基础,从而达到跨部门、跨场景的智慧审计效果。(西湖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