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专栏 | > 杭州市审计局成立30周年 |
孔老夫子在《论语·为政》中对于自己在30岁时所达到人生状态自我评价,云:“三十而立”。 意为人到了30岁就应该去面对一切困难。而新中国的审计事业,在几代审计人的不懈努力下,如今也已步入了而立之年。我们曾经刮起了审计风暴,让全中国意思到了我们审计的存在,历经地债审计等无数次大大小小影响深刻的审计,我们审计人已经担负起党和国家人民交给我们的重担,践行着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而我,也已刚刚过了而立之年。与很多审计的同行或许并不一样:一则我是“半路出家”,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人事部门工作,到审计部门工作之前,即没接触过审计工作;二则我是非审计、财会专业出身,大学里学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怎么看都是和审计八竿子都打不着关系而我和审计结缘了,要从电视上看到前任审计长李金华同志的采访说起。他在采访中说:“我觉得到我们这个年龄(62岁),走到这一步,一个无所畏,一个无所求。对个人来说无所求,老百姓的理解才是最大的(追求)。”审计人这种道德守望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让我印象深刻,这也是我走上审计之路的直接原因。
一转眼,从2010年至今,已经在审计的岗位上工作了将近5年了。从一个完全不懂得审计工作的门外汉,已经慢慢地迈上了审计之路。刚来审计的时候没有审计经验,刘志忠处长为了我更好的学习和掌握审计工作,指定了袁渊副处长作为我的审计业务的指导老师,又安排我和宋闻静同志一个办公室。宋闻静同志是审计业务和计算机结合的跨界学科结合非常好的复合型人才,是我们市局第一个获得审计署AO实例优秀奖项目的操刀人。就这样,先是慢慢地跟着做了几个审计项目,从看凭证开始,一点一点地学习审计的技巧和手段。很幸运得是,第一年就在计算机处金卫东副处长的带领和指导下,我们处的实地农民保障审计调查项目获得了审计署优秀AO实例,这给我了莫大的鼓励。接下来了几年时间里,从审计调查项目主审做起,边做边学,边学边做,陆续主审了财务收支审计项目、省同步审计项目、开发区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撰写的信息也被省里录用。在计算机本专业方面,也没落下,有计算机审计方法入选审计署计算机审计方法库,2013年我个人独立撰写得《还城市一片蓝天》计算机AO实例,是当年我局唯一获得审计署计算机优秀AO实例的。并且在2014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这几年,在审计局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在领导的关心和在同志们的帮助下,慢慢成长起来。总体这几年成长之路,主要有赖于审计系统几个好的做法:
一、注重能力建设,强化人员素质。审计人员能力培养是审计工作的基础,也是审计机关建设的一项根本性、长期性战略任务。我们以局里实施的“人才提升工程”为抓手,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作风素质为重点,高度重视干部的理论、业务学习工作,引导干部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我参加审计工作以来共参加有十多次审计署、省厅和市里组织的各类宏观理论、专业知识学习、培训,特别是2013年参加了审计署审计干部培训学院在南京举办的财务会计培训班,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熟悉了审计和财务知识体系,夯实了基础,提高了审计能力,并在学习期间获得了审计财务知识竞赛团体第一名的荣誉。通过学习,学有所成,学以致用,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思维、辩证思维和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促进审计工作的发展。
二、注重作风转变,树立良好形象。在局党组领导下,坚持群众路线学习和实践,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理论指导实践的精神。一直把经常联系、帮扶群众,作为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本要求,贯穿融合到审计工作的实践中。结合三年来开展的“创先争优”、“学习型机关”、“深化作风建设年”“三创三评”等活动,在审计项目实施中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全省示范、全国领先、走在前头”的要求,突出建设学习型和服务型机关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学习型、创新型机关干部,努力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审计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政治动力和组织保证。我也积极投身到 “春风行动”、“公民爱心日活动”和“在职党员社区报到服务群众活动”,深入群众中去,并代表局机关党委到下城区武林街道竹竿巷社区、凤麟社区和中北社区慰问五位独居老人,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通过实践党的群众路线,转变了工作作风,坚定了自己的党性。
三、注重结合形势,打造精品项目。我局全面推进“一体两翼三化”建设,每年安排的审计工作各个环节都非常注重结合形势。在项目选定上,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富民强市,社会和谐“这一主旨确立民本审计观,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取向,以事关民生、安全的项目为重点,以体制的效率、管理的效能、资金的效益、工作的成效、政策的效用为入手,紧紧围绕大局、服务中心,找准工作切入点;在审计项目实施中坚持质量立审,牢固树立新形势下的质量意识、精品意识、争先意识、创优意识,不断提高审计质量,竭力打造优秀审计项目,把满足党委政府和群众需求、为改革和发展服务、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规避审计风险作为审计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寻找突出问题、预防潜在风险、环境治理等方面揭示经济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在提升审计项目成效上,主要是揭示反映重大体制障碍、制度性缺陷和管理漏洞。
开资处 陈洪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