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萧山区审计局将审计项目管理作为提高审计质量的关键,从立项的选择性、针对性、主动性、灵活性、长远性着手,融入效能管理理念,力求审计质量的开放、高效,审计质量、审计效益明显有了提高。
一是立项选择性。在目前基层审计机关上级指定项目多、交办事项多、审计力量少的情况下,对上级部署的同步项目特别是菜单式项目,结合萧山实际,有选择的开展一些能体现萧山特色、为政府宏观服务的审计项目,如2009年根据上级菜单式安排确定了金融危机对税收收入及结构的影响专项审计,从政策影响出口贸易角度,对目前出口信用保险制度及出口结汇办法弊端做了深层次分析,撰写的信息被杭州市蔡奇市长批示。
二是立项针对性。在确定项目计划时,多方征求人大、政府、财政等有关部门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的意见,对人大关注、政府关切、群众关心的事项进行审计,如在征求各镇街及有关部门的意见后,安排了目前财权事权不匹配、群众反响较大的镇公立卫生院同步审计,目前乡镇基层卫生院收支两条线试点经验正在总结推广。
三是立项主动性。从去年起,人大每年指定二到三个项目重点审计,要求在工作报告中全面反映,并作为一项长期机制予以落实,我们在项目安排上采取主动而不被动、尽量与各科室年初安排项目不冲突的方式与人大、财政等沟通协商,共同确定立项。今年人大指定的扶持资金审计所反映的扶持资金本末倒置、政策设置过于雷同等问题引起人大的高度关注。
四是立项灵活性,建立储备项目机制。特别是由于政府性投资项目的连续性、长期性原因,往往在项目的选择上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采取与政府投资储备项目管理方法相似的立项方法,每年确定一定数量的投资审计储备项目,既灵活立项,也保证了投资审计的连续性。
五是立项长远性,建立项目长期机制。浙江省审计厅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十大机制出台后,根据行政事业单位五年一轮审、镇街三年一轮审、财政资金每年确定一个重点领域的方针,建立项目长期立项机制,确保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的覆盖面与机制的落实。如2009年对教育系统进行了全面审计,取得了较好的反响。
(萧山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