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措并举”提高质量 着眼微观服务宏观 萧山审计在更高层次上发挥监督作用

发布日期: 2008- 11- 07 16: 4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市审计局

  萧山区审计局坚持“把握大局,服务中心,创新创优”的指导思想,围绕中心,夯实基础,抓住关键,创造条件,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审计质量,努力做好“着眼微观、服务宏观”的文章,在更高层次上发挥了审计的作用。据统计,近三年通过审计,共查出违纪违规金额15930万元,其中上缴财政2034万元,归还原渠道资金3588万元,核减工程资金3633万元;同时,提交审计报告、信息简报、情况专报234篇,其中被上级审计机关、当地党政部门及新闻单位批转、采纳的205篇。审计部门履行职责,主动当好党委、政府参谋,一方面积极制订完善萧山区审计工作规章制度4项,另一方面努力促进政府及财政等主管部门出台和完善了财经工作、投资建设、社会事业等财政财务管理制度13项,从而为地方建设和社会发展保驾护航,也推动了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不断解决。

  主要做法是:

  一、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为根本——从选择好审计项目上体现服务宏观调控的质量

  只有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抓住党政领导关注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审计工作,发挥耳目和参谋作用,才能引起领导对审计工作的重视,才能处理好大局与做好审计业务工作的关系。近三年来,我局紧密联系萧山实际,着眼审计微观项目质量,立足服务发展大局宏观,了解掌握全区经济运行情况,把握工作主动权,提高为经济发展服务的质量,对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经济活动中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符合实际可操作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宏观决策服务,从而提高了审计监督的宏观效应。

  一是从发挥审计职能、服务财源建设的角度出发,加强对税源的审计监督。在实施地税税收征管审计中,对部分重点企业进行纳税检查,针对税费征管中存在的问题,督促税务部门加强税收征管力度。同时,通过对镇、街和有关企事业单位的审计和审计调查,依据经济结构和发展后劲,分析和挖掘税源,促进全区财源建设。

  二是从加强预算管理、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角度出发,加强对预算管理的监督。近年来在实施区本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中,揭示了部分收入未按规定编制预算;部分预算支出及预算执行的约束性不强等问题。审计督促财政部门要进一步科学、合理编制预算,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发挥公共财政功能。

    三是从加强领导干部监督管理、推进依法行政的角度出发,加强对依法行政的监督。近年来针对部分镇预算管理不规范、账内外负债较大、重点工程管理不严格,财政财务制度执行不严肃等问题,客观评价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促进领导干部不断提高科学执政能力,同时也加强了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健全制度建设。

    四是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角度出发,扎实推进政府投资重点工程项目决算的审计监督。近年先后安排了对教育工程、市政道路、钱塘江标准塘、镇政府办公楼等建设项目开展了竣工决算审计和跟踪审计共33个,核减工程投资额3633万元,以促进“构筑大都市、建设新萧山”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

    五是从执政为民的角度出发,加强社会关注、领导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的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这几年加大了对失业工人、失地农民、失房市民等困难弱势群体的关注力度,通过审计和审计调查,进一步规范被征地农民保障制度,保障失地农民的根本利益;把各项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民政福利优惠政策落到实处,用优惠政策来引导促进下岗、残疾职工就业再就业工作,保障下岗、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使捐款真正用于因病致贫返贫等生活困难群众中,使住房公积金使用更安全、有效,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服务和谐社会构建、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

二、抓住提高审计质量之关键——从找准多种形式转化成果载体来提升审计质量。

根据审计项目发现的带有全局性、政策性与制度建设方面的问题,综合归类分析,利用有效载体,提出积极可行的建设性意见供领导决策参考;同时促使有关部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财政财务制度建设,提高单位与领导干部个人自身防范风险意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规范经济发展,同时进一步扩大审计影响。

  1. 抓好成果的综合分析,提升审计成果的质量和水平。如果只揭露处理问题,不研究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就没有实现审计的高层次。提高综合分析水平,在对审计的重点资金、重点环节、重点内容查深查透的基础上,加强综合分析,弄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弄清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危害影响。也即在查实问题后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从体制、机制上和制定、修改、完善法规的高度上提出解决和预防问题的办法,以促进整改,达到促进完善制度和法规,堵塞漏洞,标本兼治。

2005年,我局认真细致地组织实施了对10个镇2004年度财政决算和镇长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审计针对发现的问题以审计报告、结果报告、情况专报和综合报告等形式向区委、区政府分别作了反映,揭示了镇级财政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审计提出要强化预算管理,依法完善政策,严格控制政府负债,健全分配和管理制度等建议。对此,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区委书记、区长和常务副区长在报送的报告和专报上分别连续作了批示,并专门召开了由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四套班子领导、各镇党委书记、镇长、财政总会计和纪检、财政、审计等部门参加的全区镇级财政管理工作会议,对镇财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作了通报,区委书记、区长、区纪委书记分别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整改意见和要求,并下发了完善镇级财政财务管理有关制度的征求意见稿。随后,区政府颁发了《关于调整完善镇级财政体制及明确有关几项财政收入分成政策的通知》和《关于规范镇级财政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镇级财政体制、财政收入分成政策和有关财政财务管理规定。

2. 抓好成果的实现,发挥审计成果的作用。提高审计质量,不仅在于审计查出了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建议,关键在于这些问题是不是得到了整改,建议是不是被采纳。2005年,我局开展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的审计调查,向本级政府提交了《关于萧山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的审计调查报告》,对审计调查发现的一些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要强化镇村一级责任,尽快落实上报安置人数,做到应保尽保;进一步明确筹资来源, 切实规范政府出资;进一步完善提高失地农民养老金发放水平等审计建议。对此,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对审计调查报告作了重要批示:“对审计提出的建议,请社保、财政、土管认真研究,要增强风险意识,并提出具体措施,落实保障资金来源,提交政府决策”。对此,各相关部门积极行动,研究落实。随后政府陆续出台了《关于调整涉及林地村征地人土比例标准的通知》(萧政办发〔2005〕45号)、《关于明确2005年土地级差地租和筹措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金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萧政发〔2005〕158号)、《关于同意提高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金标准的批复》(萧政发〔2005〕165号)等一系列文件,对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筹集、使用和管理作了进一步明确规定。

  3.抓好成果的利用,扩大审计成果的影响。抓好审计成果的利用,—是做好审计成果的上报工作,重点是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二是向其他管理部门、监督部门通报审计成果,促进监督管理主体之间的信息共享,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重复监督,另一方面促使这些部门利用审计成果,修改制定完善有关法规,促进经济有序规范的发展;三是加大对审计成果的宣传力度。向社会公布审计成果,引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是扩大审计影响、提高审计成果利用的有效途径。

近三年,我们注重了以下几种审计成果运用形式和途径:

一是情况专报,凡党委政府决策关注、老百姓生产生活关心的事关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健康、和谐发展的重点、难点、焦点、热点问题都作为审计重要情况专报,向区四套班子主要领导报送,通过领导批示来督促有关部门加以整改。自2003年6月至今年上半年,我局共编发《情况专报》35期,19期被区主要领导批示要求财政等有关主管部门建立健全财经制度,督促被审计单位加强管理。二是专题通报,主要是镇级财政决算审计、机关部门财务收支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过镇长、局长和财政总会计、财务科长会议,以会代训,正视问题,督促整改;向区经责审计联席会议专题报告,并研究落实整改措施,责成有关部门落实。三是综合报告,主要是审计综合和调研,各业务部门完成审计项目后撰写审计业务综合报告,或向上级审计机关提交,或向区人大、政府提交。如每年的财政同级审计综合报告,都得到区领导的重要批示,使有关部门存在问题及时纠正和改进。四是审计公告,近年先后有行政事业单位审计情况、镇财政决算审计情况、投资审计情况和住房基金、慈善募捐基金、人民教育基金等定时在政府网上公告,产生了较大的反响。五是案例解剖,如对区报社财务收支审计发现的“小金库”、滥发钱物等严重问题,进行了通报,并作典型案例解剖。六是网上文档,在政府机关内网上开辟审计网页,分别发布工作公告,上传文件,刊登审计工作动态、信息简报、工作交流、领导讲话、审计论坛等。其数量和质量在区级机关部门中一直名列前茅,起到了资源共享、扩大影响的目的。

  三、夯实提高审计质量之基础——从把好审前调查、审计目标、审计实施环节关口来落实审计质量。

  严格审计程序,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处理处罚实事求是、宽严适度,审计建议意见切实可行,创造审计精品,实现审计目标,才能更好地发挥一审二帮三促进作用。近三年,我局共开展上级同步审计项目39个,有13个项目被上级审计机关评为优秀项目,其中评上审计署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奖2个,省级优秀审计项目1个,市优10个,审计业务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1. 把好审前调查关,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近三年来,我们对同步审计项目、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和有关审计调查项目,尤其对于重点审计项目,花较长的时间搞审前调查,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被审单位的总体情况、业务流程,掌握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制定具体的审计实施方案。实践证明,凡是审计效果比较突出、审计质量比较高的审计项目,都进行了充分的审前调查,制定了详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如我们在分别实施的镇级财政决算审计、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在认真分析审计面临的困难和风险的基础上,全局范围内积极探索和建立了统分结合、详略有致的审计实施方案体系;业务科室则针对性地制定了各项审计实施方案,突出了重点,审计结果较理想。

  2. 把好审计实施关,善于跳出方案查问题。在审计过程中,按照方案实施审计是一个基本要求,但也不能一味死扣方案。一方面,每个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千差万别,在具体实施审计时往往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审前调查中也不可能全都发现。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要随时调整工作思路和审计重点。另一方面,审计实施中涉及面广,所发现的重要情况有可能不是被审单位的,这时就需要我们利用专项调查的手段,查清问题,及时上报,并及时与被审计单位及有关主管部门沟通,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达到举一反三、以儆效尤的作用。项目有力度,成效较显著。

3.把好审计目标关,合理确定并积极予以实现。审计目标确定合理与否,看是否反映了当初审计项目立项的愿望,是否抓住了人们关心的问题,审计结果公布之后,是不是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产生了很大的反响,是不是真正促进了被审计单位改进管理,提高了效率和效果。审计目标一旦确定,审计人员就应遵循服务于这个审计目标的审计方案进行审计。这几年,我们在检查项目审计目标实现程度时,主要通过将审计报告与审计方案的对比来考察。就是目标确定的问题都回答了没有,预期目的达到了没有,以此来判断一个审计项目基本成功与否。

  四、创造提高审计质量之条件——从注重资源整合,强化质量控制,创新方式方法来保证审计质量。

   目前,审计管理整体水平仍然不高,已成为制约审计质量和水平的瓶颈。如何通过加强审计管理,来创造提高审计质量的各项条件,我局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大力整合审计资源。我局加强对人的管理,更重要的是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调配,优化组合,大力整合审计人力资源,更好地发挥现有人员的作用,以此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一是在审计项目安排上,做到有的放矢,着力发现一些带有全局性、普遍性的问题,力求从管理和制度上去找原因,能够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审计服务,为促进廉政建设方面服务,使审计成果的效能得到较好发挥。二是在审计力量安排上,对各业务科室人员和项目进行了整合。投资审计由固定资产投资科牵头,集中主要力量重点审计大的投资项目,一般项目与其他业务科室交叉实施,同时抓好项目竣工决算审计与绩效审计的结合,使投资审计效益充分体现;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则由财政金融审计科牵头,审计方案统一制定,实施分类、分科室进行,同时镇长经济责任审计与镇级财政决算审计结合,规范了审计程序,提高了审计效率,受到被审计单位欢迎。三是在完成审计项目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审计课题调研,鼓励审计人员积极撰写论文和信息,进行课题论文交流和业务技能讲座。通过这些措施,提高审计人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审计人员能够站在高处判断、思考、分析、处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能够更敏锐、更准确地捕捉到社会经济发展有用的信息,更好地为政府当好参谋,搞好服务。 

    2. 加强审计质量管理,积极实施全过程审计质量控制。政府审计也有风险,而且政府审计着眼点高、宏观性强,审计出现重大失误造成的损失也将更大。为此,对审计项目实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我们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并完善审计工作分级负责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明确责任,分担风险。二是增强做好审计基础工作的自觉性,重点抓好审计日记、工作底稿的编制。三是严格执行审计复核制度。建立健全主审、业务负责人、专职复核人员三级复核制度,特别是审计组内部复核,不能走过场。同时,建立了总审计师审核制度,明确总师对审计质量总负责。

3.强化制度建设,规范审计行为。对外,一是制订和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制度。04年制订和实施了《萧山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操作办法(试行)》;05年制订和实施了《萧山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公开制度实施意见(试行)》,在一定范围内实行了“审前征询、审前公告、审计实施和结果通报”制度,已在19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中实行了这一制度,反响强烈、引起重视、效果较好;06年制订和实行《萧山区领导干部离任经济事项交接办法(试行)》,已有12个单位的领导干部离任经济事项交接工作由区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办公室发通知,区监察局与财政局负责监交,审计局派员参加,顺利完成交接事项。二是04年出台了《萧山区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制度》和《萧山区国家建设项目信息共享互通制度》,对审计的职责权限、责任追究及奖励,外部监督等方面作出规定。对内,在完善机关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先后又制订和实施了有关业务制度,有《萧山区审计机关审计复核制度(试行)》、《萧山区审计局审计业务会议制度(试行)》、《国家建设项目审计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制度》等,进一步规范审计行为,促进质量提高,防范审计风险。

4.推广计算机辅助审计,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05年,我局在镇级财政决算审计、政府重点投资项目审计、区中医院审计等4个审计项目中,进行了计算机辅助审计的试点,其中2个项目被省厅推荐到国家审计署,并获得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奖。今年,根据我局实际,将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程序作为审计方法程序创新的重点之一,通过计算机“AO”系统全面集中培训,掌握操作要领,其中每个科室重点审计单位、重点审计项目,都要实行计算机辅助审计;每一个一线审计人员至少要有一个项目实行计算机辅助审计,努力做到审计项目完成及时、准确,促进规范、提高效率,促使审计人员不断提高现代审计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