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审计队伍建设

以一个好的班子 用一套好的制度 带出一支好的队伍

发布日期: 2008- 11- 06 12: 17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市审计局

余杭区审计局

  从全国审计机关先进集体到历年全省、全市审计系统考核先进,全区综合考核满意单位,余杭审计人一直以勇于创新的精神,努力走在前列。

  2005到2007年,完成审计项目751个,上缴财政2.67亿元,查出各类违规、归还原渠道、管理不规范等金额11亿元;审计政府投资项目624个,审计工程造价29.63亿元,核减造价2.79亿元;近三年全局20多名干部,有2名干部被提拔担任部门和乡镇正职领导,1名被提拔为局总审计师; 2007年向有关部门移交大要案线索4起,有10名相关人员受到法律的制裁;近三年,共编发各类审计信息258篇次,被上级录用和批示共188篇次,录用率达到73%。

  成绩的取得是与余杭审计紧紧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不断拓展审计工作思路,创新审计方法,提高工作水平,深化审计监督和服务意识分不开的;是与余杭审计从下到上形成的一线人员与局领导之间能够充分交流,互相理解和尊重的良好氛围分不开的;是与余杭审计多年来致力于提高干部素质,打造一支作风过硬的一流队伍分不开的。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建设一支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

  (一)重要决策民主公开。党内民主决策程序,干部任用制度,每季一次的中心组学习,半年一次的民主生活会,审计业务会议制度等等,这些制度不仅仅是挂在墙上,更是体现在余杭区审计局的所有重大问题的决策上。从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年终个人考核评优、收入分配到审计任务分配、审计发现问题处理,所有关系到全局发展的问题都由班子会议决定,在班子会议内部,也长期形成了每个成员各抒己见,最终民主决断的议事程序。

  (二)班子成员清正廉洁。审计局的领导班子,在全区以清廉、公正、好办事出名。打铁还需自身硬,从局长到党组成员都清楚的知道,作为监督部门,审计监督的范围越来越广,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同时盯着自己的眼睛也越来越大。吃人家嘴软,拿人家手软,正是从骨子里就清楚的简单原则,使审计局班子成员成为带头遵守审计人员纪律的典范,“礼不拿、饭不吃、事照办”这是所有到审计部门办事人的共同感触。多年来,审计局的干部(包括从审计局出去的干部)没有一人受到过任何的党纪政纪处分。在当地领导的眼中,余杭审计被誉为一支清正廉洁、政令畅通、团结一致、战斗力强的优秀团队;在人民群众眼中,是一支“只要有审计局的人在,我们都放心”的敢于碰硬、为民审计、忠于职守的群众卫士。

  (三)全局上下精诚团结。心地无私天地宽,良好的氛围和公开的处事程序,化开了每个人心中的“小九九”,从退二线的调研员到新上任的副局长,都可以真诚相处,形成了上班是领导、下班是朋友,在工作和生活中下属敬重领导,领导尊重下属的氛围,审计人员努力完成本职工作要给领导和群众“一个交代”,领导班子处理问题要给下属和老百姓“一个交代”的心灵沟通,促使全局上下和谐相处、精诚团结。

  二、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以制度管人,以制度规范审计工作,用制度创优争先,这是余杭审计局多年来努力想达到的,也是一直在做的。

  (一)积极探索和完善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一般干部双向选择的用人制度。余杭区审计局2001年就开始在全区机关中率先推行的“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一般干部双向选择”的用人机制,充分调动了全局上下的积极性。每两年一次的竞争上岗,目前已经进行了四次,不仅培养了一大批能挑重担的年轻干部,还提早使一批审计干部脱颖而出,先后有4人走上了处级领导岗位,多名审计人员被调到其他单位的重要岗位任职。

  (二)建立了一套质量控制制度。如经济责任审计,建立了由区长任组长,由组织、人事、财政、纪检、审计共同参加的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了《余杭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办法》、《余杭区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办法》等多项制度,构建了全区完善的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审计结果成果也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利用,“审计报告不出,领导干部暂时不用”这一句话正在逐步成为余杭干部任用的一个制度。又如投资审计,经过几年的努力,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机制:一是建立了协审人员人才库,并通过招标形式确定协审单位,有效整合审计力量。二是建章立制,严把造价审计质量关。先后建立了投资审计质量考核办法、协审单位考核办法、“三审报告”制度、投资审计业务会议制度。三是科学设计业务流程,项目实施井然有序,在确保完成审计业务的同时,加强有关环节的内部的管理和监督。

  为了提高审计项目的质量,在严格执行三级复核、审计业务会议等常规制度外,余杭区审计局还采取了其他办法控制审计质量:一是采取主审轮换制,即对以前年度已经审计的项目,下一年度审计时,安排其他人员当主审,以不断更新审计思路,转换角度查问题,达到发现更深层次问题的目的;二是采取导师帮带制,由业务尖子人员带领新进人员,在审计实践中学会先进审计理念和工作思路,促进整体质量的提高;三是采取审计项目的互学互查、集中点评制度,每年对上一年的项目进行科室交叉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进行汇总后集中点评、讨论,使项目内在质量得到新的提高;四是实行审计报告问责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增强审计的宏观意识和案件意识,通过对提交的审计报告提出各种问题,迫使审计人员树立细致谨慎、查深查透意识,发现了不少大要案线索。

  (三)完善的审计综合考核制度。从2000年出台《余杭区审计局综合考核办法》至今,该制度已经数易其稿,基本上每年修改一次。从审计任务、审计质量、审计成效、审计信息、审计档案、内部管理等都纳入了审计考核范围,并有局考核领导小组全权负责。

  考核结果直接与个人奖惩挂钩,拉开了干部的收入差距,达到了提升审计人员积极性的效果。同时考核结果还作为年终评选先进的重要依据,并作为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干部的使用重要依据。在干部的任用上,坚持任人为贤,坚持将局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用和年终评优的重要依据,在全局上下形成了争优创先的良好氛围。

  三、打造一支能打硬仗的审计队伍。队伍是审计工作的保障,多渠道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一直是余杭区审计局队伍建设的工作重点和目标。

  (一)业务求精。近几年先后有4人取得了高级审计师和高级会计师职称,除部分50岁以上的老同志和转业干部外,审计业务人员全部达到了本科以上学历,除新录用人员外,全部取得中级以上职称。为了提高审计人员的动手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我们修改和完善了局考核制度,加大了审计信息和宣传的考核力度,要求每个审计人员每年不少于4篇信息,被上级采用不少于1篇,科长不少于两篇,每个审计业务人员每年不能少于一篇审计论文,科长的论文必须发表。经过几年的实践,审计人员对审计信息的感受、体会和认识有了明显的变化,撰写的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思考问题也更全面和客观,从写作能力到综合分析能力都得到较大提高。

  通过对审计人员业务的综合培训,使审计人员的查案意识增强,2007年,先后向有关部门移交了闲林镇原广电站负责人侵吞公款案,区科技咨询中心原主任出借公款收受贿赂案,区环保局违规套现、部分人员收受贿赂窝案,余杭港航处领导集体贪污腐败案等,10多名相关人员受到刑事处分。

  (二)业绩求真。经过多年的基础建设,收获明显,审计综合考核一直名列杭州地区前矛,多次被评为省级先进单位、余杭区满意单位;多年蝉联杭州市审计信息工作第一名, 2006年反映的“国家再就业减免税政策不合理”的报道被新华社省部级内参《动态清样》采用,在国务院领导批示后,促使国家有关部门完善了一项全国性的政策。审计统计工作连续三年获得市局评比前两名;连续多年被评为内审指导先进单位,07年被省审计厅评为内审指导先进单位;三年中有21个项目被评为市级以上优秀项目,自主开发3个OA软件参加了审计署的评比,并得到好评。

  审计工作得到当地党委、政府、人大的充分肯定。这两年每年出具的财政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等综合报告,都得到了区主要领导和人大的充分肯定。如人大每年都要多次到审计局来听取审计工作情况的汇报,并将审计发现的问题作为人大和作风建设督查问责的重点。如2007年仅对专项资金的审计项目就促使相关部门完善11项制度,规范了全区专项资金的管理。审计参与的区公交一体化项目、西溪湿地项目、南湖综合开发、绕城绿化项目等区重点项目和群众上访项目都得到项目主管领导的肯定, “审计的同志来了,我们就开始” 这句出自项目分管领导口中的话是对审计工作的充分信任和依赖。

  (三)内审队伍得到壮大。全区所有镇乡街道全部建立内部审计所,并由区审计局统一招聘专职内审干部,每年组织部分项目进行同步审计。2007年内审人员完成了184个项目,查出违纪金额1200万元,有6个审计项目、7个案例、7篇论文被杭州市内审协会评为先进,内审指导工作被评为全省先进。

  审计工作任重道远,审计队伍建设永无止境,余杭审计人将努力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和愉悦的工作环境,竭力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负上级和余杭人民的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