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建活动

春训心得体会4——感哲学思维 悟审计方法

发布日期: 2022- 04- 22 10: 03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市审计局

财政处  樊忠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今年春训有幸聆听了省审计厅一级巡视员高占江关于审计工作中的哲学思维专题讲座,让我获益匪浅。高占江巡视员循循善诱,通过简单、明了的阐释,生动、活泼的例子告诉我们可以在审计工作中使用哲学思维优化我们的审计方法。对此我表示非常认同,在我的学生生涯中也系统系性学习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我的学习、生活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相信如果也能把哲学思维运用到审计工作用,有效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高占江巡视员在长达两个小时的讲演中旁征博引,语言不仅富有感染力,而且切入的角度十分新颖,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通过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历史思维去运用合适的审计方法对被审计单位进行研判,在错综复杂的日常业务活动中找到突破口,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这七种思维足以让我们应对工作中遇到的几乎所有审计问题,而在这七种思维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则是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和历史思维。

辩证思维是审计发现问题的“排头兵”。思维是行动的先行者,做任何事情都要先在脑海中构思好蓝图,然后根据蓝图的引导把想法形成行动,最后根据找到的证据把事实落到纸面上,这样才能有目的有方向的去指导审计工作。而辩证的思维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重要的思维方式,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基。我们在审计工作中就是要善于寻找矛盾,并抓住主要矛盾,突出“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从审计的宏观方向把控到审计的微观细节,都需要运用辩证的思维去思考遇到的问题,做到辩证的看待工作中的问题。如在工作中,发现对相关人员的询问和检查的材料之间存在矛盾,就可以深入进行进一步的审计调查,找到关键点,很有可能就是问题所在。同时对遇到的审计问题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不要机械的看到遇到的问题,这样就范了形而上学的陷阱,要根据矛盾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审计建议,让被审计单位能够防微杜渐、未雨绸缪,把问题扼杀在萌芽当中,发挥审计应有的作用。

系统思维是审计发现问题的“指南针”。古语有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在审计工作中,如果只是抓住一个小点仔细钻研、深挖探究可以得到不错的成绩,但难免会陷入片面和孤立的陷阱,而系统性思维则是要求我们把事务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定量化和精确化的特征,因此我们就可以站在一个更加宏观的角度去审视被审计单位的整体状况,准确把握审计方向。在现实工作中,审计工作最容易陷入在细小问题上花费大功夫的陷阱,对一个细枝末节的问题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最后却只得到很小的成果,这不仅大大降低了审计效率,而且还影响审计进度。对此,我认为可以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大数据这些工具对被审计单位进行总体描述,发现我们通过传统的审计方法难以发现的隐藏问题,可以更快、更好、更有效的解决审计问题。通过大数据的新型方法可以高屋建瓴的运用系统思维从一个小的点发散开来,利用总体性的关系做具体的分析,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历史思维是审计发现问题的“引路灯”。物理大师牛顿说过:之所以我比别人看的更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句话在审计工作上也同样适用,从大的方面来说,我们要学习世界历史、学习中国历史、学习党史,不断地总结历史发展规律,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特别是这一百年中国共产党的辉煌百年奋斗史,我们可以学到很多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经验,而把这些经验运用到审计工作写出的审计报告则会让人眼前一亮;从小的方面来说,早期的审计成果,其他系统的调查、检查以及被审计单位内审的审计报告,都可以作为审计工作的基础为我所用,通过前辈们的成果与思路得到新的成绩,既避免了无用的重复工作,又让我们的审计水平提高了一个档次,可以说是“一箭双雕”。相信通过汲取前辈们的智慧,可以让我们自身更加强大,可以站在他们的肩膀上看到更远的“风景”。

阳春三月,高占江巡视员用一次立意高、思想深的讲课让我们如沐春风,对我今后的思考的角度、深度以及工作的方式、方法都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让我在审计没有思路的时候能够利用哲学另辟蹊径;让我在对细枝末节问题上过于纠结时利用哲学的思维打开格局;让我在繁琐的材料、凭证、账簿和报表的海洋里苦于无从下手时借力打力。当哲学的“光辉”照进审计的“长廊”,一切都显得格外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