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宋炜)2021年,上城区审计局坚持数字审计理念,向信息化要资源,向大数据要效率,通过构建财政资金审计管理系统,建立数据资源共享、技术统一、纵横联动的审计模式,实现财政资金审计监督全覆盖目标。
“财政资金”审计系统建设与应用,是强化政府资金监管机制、完善政府资金管理制度、创新政府资金使用跟踪问效措施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适应信息化发展形势的必然要求。同时,建设“财政资金”审计系统,是推进电子政务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强化行政管理,促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有效途径;是顺利实现我市“十四五”规划关于打造“以数字赋能提升审计价值”的必然选择。
环绕数字、赋能审计,构建“财政资金”审计系统,对于改变传统审计模式、紧跟现代审计发展步伐、走在“金审工程”建设前列、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进程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一是有利于推动财政财务收支相关数据业务处理日益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形势下审计工作的开展;二是有利于在新形势下,通过信息化、大数据审计,以“非现场分析”方式对被审计单位业务、财务数据进行数据“扫描”,合理安排分析结果与现场审计项目融合,有效地配置和利用审计资源;三是有利于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及时发现和纠正违纪违规问题,全覆盖地关注资金与项目的使用效益。
一、“财政资金审计”应用场景主要做法
“财政资金”审计系统实际应用场景中,以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查找疑点、精准锁定以及重点核查为核心,结合重点审计事项,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定位问题、形成疑点,作为项目审计的重点参考依据。主要的做法如下:
一是数据先行,重规范,保质量。在“财政资金”审计系统建设过程中,全面收集和采集了上城区财政资金审计相关数据,含财政业务系统数据、预算单位财务数据、决算报表数据以及相关外部数据,数据量达12G。同时结合浙江省行业审计数据规划标准以及上城财政管理特色,制定了上城财政以及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数据规划,涉及预算管理、集中支付、非税管理、财务核算、部门决算等42张标准表建设。为了确保数据分析的基本准确和完整,在取得数据后,结合财政部门业务流程、预决算报表等资料,对数据进行全面验证和整理。
二是构建财政审计方法体系。在审计过程中,按照各项目审计的重点,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务分析和决算四大方面构建大数据审计方法体系。主要包括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方法、国库集中支付分析方法、非税收入、决算审计分析方法以及财务收支等60多个分析方法,多维度、多层次地对财政预算收支以及预决算情况进行审计分析。
三是数据碰撞,查找疑点。大数据审计的本质是通过大数据技术手段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发掘疑点。在审计中利用“审计信息域”以及大数据关联分析对多部门、多领域、多数据、多维度进行分析,通过不同数据间的碰撞分析精准发现疑点。对产生的疑点分类汇总,最终生成大数据审计疑点分析结果数据。
四是重点核查,同步推进,落实疑点。在大数据审计模式下,审计核查以及延伸面广,以审计工作上下“一盘棋”,制定统一标准,整体推进财政资金大数据审计工作进度,规范查证行为。利用大数据审计分析疑点报告,分小组、按单位整体打包进行疑点分发和落实。同时制定疑点明细表,要求各审计组成员规范填报,确保疑点问题不遗漏。
二、系统应用创新
大数据审计模式的运用处于不断摸索、不断创新阶段,对于如何进一步加强大数据应用,区审计局将不断探索创新,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促进审计转型升级:
一是加强“三个建设”。加强“系统”建设,进一步探索和扩大应用大数据审计应用范围,完善审计方法体系并提升大数据审计规范化,保证数据完整、准确以及安全,为深化运用做好基础保障;加强“大数据”应用,尝试扩大业务数据、外部数据的纳入范围,实现跨部门、跨数据对比分析;加强“软硬件”建设,继续加大人才培训力度,继续全面提升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审计应用水平,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做好信息化发展的硬件保障。
二是深化“三个结合”。强化“三个结合”,即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相结合,现场审计和远程审计相结合,揭示问题和规范整改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审计方式的转变,提升审计的深度和质量。
三是实现大数据审计常态化。实现大数据审计项目常态化,把数据分析结果运用到专项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投资审计等其他项目中,发挥审计成果的辐射效应。探索数据分析和跟踪分析相结合的模式,尝试适时跟踪,及时发现并核实审计疑点,查处和纠正违纪违规问题,进一步增强审计监督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三、系统应用成效
一是初步实现全域覆盖,提高了审计效能。区审计局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四本预算”全覆盖、2020年度原上城区54个部门158家一级部门预算单位全覆盖、财政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分析的全覆盖、财政信息系统审计“四个全覆盖”,使得本级预算执行以及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覆盖面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消除审计盲区。实现对全部政府性资金的全过程跟踪和监督,做到政府资金走向哪里,监督紧跟到哪里;政府支出到哪里,审计跟踪到哪里;政府资金使用到哪里,绩效评估开展到哪里。
二是信息制导,提高了审计效率。效率的提升一方面体现在本级审计人员投入数量下降和现场审计时间减少,另一方面体现在审计覆盖面和量的提升,覆盖全区所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依托大数据技术手段,突出信息制导,实现了“数据采集自动化、前期调查精细化、疑点查找远程化、问题审查精准化”。
三是完善制度,提高了管理水平。审计报告从宏观到微观、从财政管理到会计核算、从财政本级到部门预算、从政策执行到绩效评价。其中在2020年度按照省厅落实一级预算单位“审计全覆盖”工作要求,由区审计局统一安排和指导局内相关业务科室,在全区范围内同步开展预执审全覆盖工作,对纳入区预算管理的原上城区54个部门158家单位全面开展预算执行审计,对预算编制、执行、核算及决算等财政资金一条线的财政资金跟踪审计和分析,构建预算编制完整性分析、项目支出预算不符合规定、财政预算指标执行中的调剂分析等35个审计分析模型,通过“集中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查、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模式,实现对审计重点的自动筛选,在2020年首次开展的一级预算单位审计全覆盖审计中精准定位疑点数据1000余条,从海量数据中分析,掌握了整体情况,使审计结果由过去主要反映单个部门的问题转变为对所有单位普遍性、倾向性、全局性问题的集中揭示,增强了审计宏观把控能力。利用大数据审计,还实现了对会计信息质量和信息系统规范化的全面核查,发现了会计核算不规范、信息系统数据不完整等问题,既促进财政管理的提高,也为今后的大数据审计的数据质量提供保障。(上城区局)